问图书馆员

我的图书馆

首页>地方文献

礼仪
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8-22
  • |
  • 作者:新晃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226次

 侗族人民性格豪爽,感情真挚淳朴,亲和友善,待人诚恳。路上相遇,不论远亲近邻、逢缘朋友,以至不认识的人的主动打招呼,相邀进屋。客人到了寨中,不分你我,一样热情款待:先是让座、倒水、擦汗、递烟;以后取甜酒、办饭菜、敬酒、留宿。若是女客还要煮油茶。“杀鸡待客”是常有的事。

 侗族人民敬老尊贤。老人掌管一家经济,平衡收支,安排生活。儿媳们对父母毕恭毕敬,不说重话,不指手画脚,事事顺从。兄弟分居的,或划“养老田”、给“养老膳”,或你接我送,轮流食宿。村中兴办公益事业,年轻人先征求老人意见,听从指点。路上,老人来了,主动让路问候。若一起同行,则亦步亦趋跟在后面。在祭祖、婚丧以及过年举行的宴会上,请老人坐上席,呈词问好,敬酒、拈菜,然后大家共同进餐。收席起立,老人走了才散。孤寡老人,全村大小看做亲人一样,帮助砍柴、挑水、扫地、洗菜。对有文化知识的人,看得很重。学校的老师上门,总是热情呼唤,作贵宾对待。

 侗乡有句谚语“众人抬一”。侗族人民富有互助友爱的精神。农忙季节,大家帮助劳力少的播种收割。哪家建房,全村出动,挖地基、杠木、锯凿,少的一两天,多的四五天。男婚女嫁,人们从喜事开头做到结束。寨中死人后,大家把丧葬看作是自己的事,听到死讯,哪怕扯好秧放在田塍上没插,稻谷熟了没收,都暂时放下,集中一起商量丧事,分头办理。为别人帮工不计报酬,不讲吃喝,花工再多、再苦再累,心里也乐意。

 侗族人民热心公益事业。寨子里修鼓楼,溪流上架风雨桥,山坳上建凉亭,田野间筑道路,所需工日、资金,全靠义捐。有钱捐钱、有木捐木、有力捐工。领近村寨也乐捐相助。工程圆满后,竖块石碑,记载每人捐献的工日、钱数。平常鼓楼、风雨桥掉下几片瓦,雨淋坏几片椽皮,路旁茅草深了,谁有时间,谁就去添补铲除,不要号召,不等指派。交叉路口立有指路牌;林间小道打“标”示方向;连村的道路上,只要有水源就凿个小井,旁边放着木瓢、瓷碗、葫芦。远方客人初到不会迷路,不愁没水止渴。必经的山坳上摆着板凳,挂着草鞋,免费供人歇息、穿走。这些优良作风,百年来流传至今,习以为常。